近日,农业农村部宣布初审通过了中国首批37个转基因玉米品种和14个转基因大豆品种,预示着转基因主粮商业化种植在中国正在成为可能。
转基因商业化开始于1996年,经过20多年的发展,到2021年,全球已经有71个国家和地区种植了商业化批准的转基因作物,总面积达1.9亿公顷。美国、巴西、印度、阿根廷是主要的转基因作物种植国家,转基因作物种植应用率达到90%以上。
转基因作物种类也已经扩大到32种,种植量前三位是大豆、玉米和棉花,目前全球74%的大豆、31%的玉米和79%的棉花都是转基因品种。此外,还有马铃薯、茄子和苹果等。
事实上,据报道,中国是世界上第一个商业化种植转基因作物的国家,目前转基因棉花种植面积约在70%左右,但在主粮作物方面,如玉米、大豆等推进比较谨慎,经过漫长的验证,今年刚刚审批通过了首批转基因玉米品种和大豆品种。
转基因种子拥有较好的抗虫性、除草剂耐受性、生长周期短、单产高等优势。
根据中国科学院植保研究所的试点项目结果表明,转基因大豆只需喷洒一次除草剂,就可防治95%以上的杂草,在不使用杀虫剂的情况下,对主要威胁玉米生产的秋粘虫防治效果可以达到85%甚至更高。从产量来看,转基因大豆在降低除草成本50%的同时,产量提高了12%,而转基因玉米的产量提高了6.7%~10.7%,且对益虫和土壤质量没有负面影响。
在耕地面积有限的条件下,提高粮食单产是提升粮食总产量的重要途径。随着转基因种子进入市场,可以助力中国的玉米和大豆种植者提高产量和生产力,这最终将增强中国的粮食安全。
为什么有些植物具有抗性,而另一些植物容易受到感染?一个多世纪以来,育种者一直在通过人工选育、杂交等手段将“抗虫抗病特性”引入农作物中,以降低产量损失和对杀虫剂的需求。但科学家们一直不确定抵抗力是如何发挥作用的,直到科学技术的发展使得他们的研究可以直达基因层面。
在1995年,Ronald和她的团队发现了一个名为Xa21的水稻基因,并证明了它编码了一种受体,可以识别米曲霉并启动防御反应,推动对稻瘟病抗病性的改良技术迈进了一大步。
今年早些时候,科迪华也发表了研究报告,证实了玉米植物基因组中存在抗病基因的自然移动,而CRISPR等基因编辑工具可以模仿这种自然发生的过程,释放出重新定位多种抗病基因的能力。科迪华公布了在公司的研发管线中,用以解决北美几种玉米疾病的早期阶段使用的专有基因编辑技术已经取得了进展。利用CRISPR技术,科迪华已经可以精确地将已经存在于玉米基因组中的抗病性状放到一起。
科迪华认为,对先进的育种技术进行创新,我们的目标是创造农业的转型变革。通过这些技术,我们可以利用和复制自然发生的过程,加速发展具有更好的抗逆性和产量的种子。我们致力于为农民提供更多的种植选择,同时继续为子孙后代保护我们的自然资源。